今年全國兩會上,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關注到區塊鏈技術優勢。《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從以公開的數據來看,兩會代表委員共提出至少15份涉及區塊鏈場景的提案或議案,金融、政務、商品溯源等領域成熱門討論方向。
多位資深人士認為,今年來,產業對新技術的迫切需求,將加速區塊鏈場景落地,從而也將擴大行業規模。同時,區塊鏈技術應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相融合,共同賦能實體經濟。此外,監管部門也應警惕區塊鏈項目泡沫,規范金融秩序。
代表委員提及金融場景最多
金融監管科技成亮點
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發展處于早期探索階段,應用場景也在逐步走向落地。
從兩會傳遞出的信息來看,金融領域是最被關注的區塊鏈應用方向?!蹲C券日報》記者觀察發現,代表委員們主要關注區塊鏈技術在搭建金融信息平臺時技術支撐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主要是關注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作用。他認為,應建立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連接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中小微企業、第三方物流等參與主體,實現信用信息在線共享、產品在線服務、非標資產在線交易、政策發布及非現場監管等公共服務功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則更關心區塊鏈在征信體系上的應用。他建議,加快針對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信息系統和征信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王濱表示,要立足于行業的業務特性和數據特點,制定符合行業需求的信用信息歸集和處理標準,并通過引入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化信息處理手段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加工,促進相關信用數據實現有效開發利用。
值得關注的是,區塊鏈作用到金融監管科技也是提案中關注的熱點。當前,監管科技在防范金融風險的作用越發受金融監管部門的重視。前不久,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召開會議部署2019年重點工作時強調,持續強化監管科技應用,提升風險態勢感知和技防能力,增強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云在提案中建議,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識別、測度與監管中,積極推動智能監管,更準確地把控系統性風險沖擊的強度與速度,在精準控制風險的同時降低監管成本。
民進中央在擬提交《關于解決當前金融風險突出問題的提案》中提到引入科技手段,完善金融混業監管體系。具體包括:打造科技支撐的風險預警及金融監管體系。引入個人和企業征信體系及評級體系,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大數據的實時分析及交叉驗證等科技手段作支撐,實現對資產與負債全鏈條、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的風險預警及金融監管。
倒逼政府職能轉變
發揮區塊鏈技術引領作用
在數字政務時代,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比如產權登記與公證、工商注冊、投票選舉等。算力智庫研究部總監趙建民認為,政務數據共享領域最具發展前景,這是由于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政府數據開放具有極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構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勢在必行。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和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副主委邵志清均表示,要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領域的運用,用技術倒逼政府職能轉變和流程再造,打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加安全可靠的政務生態系統。
全國政協常委、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提出,作為公共服務一體化先行先試地區,長三角應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的積極性,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發揮“技術+模式”對經濟、政務的引領帶動作用,為全國其他區域的公共服務一體化探索出一條數字化的發展路徑。
對此,趙建民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服務場景主要有著兩方面的優勢,一是利用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分布式網絡等特性,允許政府部門對訪問方和訪問數據進行自主授權,實現數據加密可控,實時共享;二是利用區塊鏈的完整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實現對數據調用行為進行記錄、出現數據泄露事件時能夠準確追責。
趙建民指出,政府數據共享領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在觀念層面,數據共享之所以還沒獲得實質性突破,最大的原因并不在于技術不成熟,而在于政府部門作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機構,主動接受完全去中心化業務流程重塑的意愿不強。再如,在執行層面,適用全國范圍的政務數據采集、管理等一系列標準規范尚不健全,仍需不斷完善。
(責編:黃玲麗、張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